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说历史:老兵油子就是祸害

| 人围观 |

我本英雄2025-05-09 17:37:07

军队是由官兵组成的,兵是主体。士兵在军队里,有一种亚文化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军队里有老兵和新兵,老兵事实上当着军队的半个家,因为新兵更乐意听老兵的。一支军队,如果都是新兵,没有老兵,临阵是有问题的,所以,老兵是不能缺少的。但是,老兵一旦成了老兵油子,对军队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所以,明智的将领,一方面会发挥老兵的作用,一方面有必须遏制老兵。但是,前提是国家的法度还健全。一旦法度废弛,军队的首领成了军阀或者半军阀,自己掌控了一块地盘,不用接受国家的供养,情况就会大变。按道理,此时的统兵官和自己的士兵,是相当熟悉的,兵知将,将也知兵。但是,一旦进入军阀割据,兵将之间,关系也变得微妙了。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事实上就是军阀割据。割据的军阀,一般都拥有一支牙兵,即在牙旗(帅旗)周围的精锐护卫部队,这支队伍,都是精壮而且久经战阵的老兵,大小将校,都是军阀首领的义子。军阀就是靠着这支队伍,危难时刻冲锋陷阵,平时弹压自己的部队。

然而,过不了多久,看上去跟主帅亲如一家的牙兵也成了骄兵,不给不间断地赏赐,人家就会撂挑子,甚至,转过来威胁主帅。所以,看似强藩的河北诸镇,实际上主帅得不停地讨好牙兵,甚至,逢年过节,主帅还给牙兵唱小曲以取悦他们。不过,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走到最后,主帅不得不请来外援,用突袭的方式,把牙兵灭掉。中唐以后,虽然藩镇割据依旧,但割据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节度使们,一个又一个困扰于自己的骄兵,节度使如果是文官,就更麻烦,弄得不好,骄兵叛乱,自己的脑袋就搬家了。但是,群龙无首的骄兵叛乱,也很容易就被镇压,于是,散伙之后,就投奔了反贼。所以,最终唐朝的覆灭,是亡于反贼,而非藩镇。

时间到了明清,朝廷的法度,一直到最后,依旧存在。统兵的将帅,也不像唐朝那样,兵将相知,世袭为兵的八旗和绿营士兵,已然都成了老兵油子。让他们打仗,是基本上没有门的,抢劫,私斗倒是一个顶俩,一上战阵,稍有不顺,跑得比谁都快。

所以,曾国藩练湘军,有一条铁的法则,老兵油子不要,都是从最淳朴的乡农里挑人,然后加以严格地训练,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开头可能还有点不大顶事,但打过几仗,就可以顶用了。到了袁世凯小站练兵,依旧奉行曾国藩的原则,老兵油子不要,用的都是最淳朴的乡农,甚至,连吴佩孚和冯玉祥这样的北洋后辈,他们的军队比较能打,就是招兵之时,严格奉行曾国藩的法则。用冯玉祥的话来说,他一个一个地挑,都民国了,手上没有老茧,脑后没有辫子的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