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补税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收割:中共补收电商税的险恶用心

| 人围观 |

狂舞的大屌2025-07-11 17:37:38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电子商务和自媒体经济蓬勃发展,造就了无数草根创业者的发财梦,也确实极大带动了中国的消费力和灵活就业。但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商从业者正面临一轮又一轮的“补税”“稽查”“封号”,许多人还未做大,就被政策追击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一切的背后,不是税收公平的恢复,而是中共一贯施政方式的再度上演:先默许、再沉默、最后收割。

一、模糊政策+选择性执法:典型的“钓鱼执法”逻辑
过去十多年,成千上万的淘宝商家、抖音直播主、小红书带货人甚至连在拼多多卖袜子的农民,都未被明确告知应缴哪些税、怎么缴税、如何申报。政策在故意模糊和技术滞后中维持着一个“假象宽松”的创业环境。

但一切从未真正自由。

中共从未放弃对电商的监控。随着平台数据透明化、云计算普及、AI建模成熟,政府终于出手,用“补税”名义,开刀电商。

关键在于:

税法条款从未改变,只是执法力度“选择性启动”。

这就是中共治理的典型套路:用模糊政策制造“陷阱”,等到你做大、跑不了、平台掌握你全部数据时,一口吞下你过去几年所有利润。

二、收割电商:不是为了公平,而是为了填补财政黑洞
许多人以为这是在“恢复市场公平”,让电商像实体一样交税。但事实是,中共财政早已进入极度紧张状态:

土地财政崩盘,卖地收入暴跌;

地方政府债务超过GDP的比重持续上升;

各类养老金、社保缺口不断扩大;

大量国企吃财政补贴、官僚体系继续扩张……

在这种背景下,电商这块“沉默的金矿”成为新的征收目标。你今天做了10万的营业额,哪怕是去年、前年,现在也能被平台提供的交易记录“精准锁定”。

过去三年,已有数十万电商个体被要求补交个人所得税、企业增值税、滞纳金、罚款,甚至面临信用受限、店铺封禁、限制高消费等连环打击。

这是收税吗?
这是赤裸裸的“杀鸡取卵”与“事后定罪”。

三、分化底层,挑起“实体对电商”的对立
更讽刺的是,很多传统实体店主反而“拍手称快”,认为电商该收税,该惩罚。但他们忘了:

电商和实体,其实是同一个阶层:民间创业者、草根谋生者。

中共正是通过制造这种内部对立,让底层互斗,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为什么税制不合理、税负畸形?

为什么大企业能用外包逃社保、小商户却补税补到破产?

为什么政策出台从不提前明确,却能事后秋后算账?

这不是“政策滞后”,这是有意为之。当底层分裂,统治更稳固,收割更彻底。

四、没有人能逃过被收割的命运
今天是电商被补税,明天就是你。

卖早餐的被查调料标签;

开民宿的被追溯旅客身份报备;

送外卖的被要求缴纳个税;

小主播被罚到倾家荡产……

中共并不是要“规范市场”,而是在维护它的统治红线:只有它能掌握权力、分配财富、规定规则。

你的所有努力,若没有变成它体系内的“合法利益”,就迟早被收割。

五、结语:警惕那双永远伸向底层的黑手
这场电商补税潮的背后,是中国政权体制中根深蒂固的统治逻辑:经济自由只是工具,法律不过是幌子,税收只是收割的手段。

中共一边高喊“鼓励创业”,一边默许逃税,放任无序生长;
等到你忙得不可开交、略有盈利,它就精准出手,把你连皮带骨吞掉。

我们要警惕的,从来不是“税”,而是那个掌握所有资源又缺乏制度约束的权力系统。

如果你正在做电商、做实体、做内容创业,请明白:
你不是“暂时的幸存者”,而是“未来的目标”。
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看清真相、远离陷阱、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