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静水流深,大象无形。

| 人围观 |

沙漠有鱼2025-07-22 08:39:05

蠢苞大权旁落,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海外中文自媒体爆料,美日的主流媒体,最近也在热议。
近期中共政局和党魁蠢苞,展现出的异常状况,引发国际媒体的关注,美日媒体注意到,并加以报道分析。
日本媒体做了一个专题报道,分析出蠢苞的健康,严重影响其执政能力。美国媒体则报道称,蠢苞的权利面临四大势力的挑战。
未来几年。如果蠢苞继续担任中共领导人,其权利也会被极大削弱,最终沦为傀儡。

自去年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高层和党魁蠢苞,显示出了异常状况,大量蠢苞的心腹落马被调离和失踪,蠢苞神秘消失15天,以及蠢苞缺席重要活动等等,引发外界揣测。
蠢苞的亲信,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华落马,东部战区司令员林向阳失踪,心腹李干杰与石泰峰互调职务,军委副主席何卫东失踪,及不再掌握人事大权。

特别是蠢苞最近缺席,在北京盛大举行的卢沟桥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仪式,它却跑到偏远的山西阳泉市,去百团大战纪念碑广场,向百团大战烈士敬献花篮,但是纪念规格,却远比北京的寒酸,外界将这些现象,解读为蠢苞的权力严重不稳。
蠢苞此前神秘失踪15天之后才出来,与到访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面,也引发猜测,分析认为它身体欠佳,或是遭到了反苞势力的软禁。

7月8号,日本的TBS电视台,报道了有关中共高层,近期所表现出来的意向,其中一个是有关蠢苞的健康,该节目把蠢苞在2024年两会上
喝水的痛苦表情,解读为吞咽困难,从椅子起身需要双手支撑,解读为心脏功能异常,将宣布和越南领导人会面时,越南通讯社拍到的,它脑部后方L型的疤痕,解读为微创手术。蠢苞和普特勒会面时左脚轻微跛脚,头部左倾,解读为蠢苞的右脑有严重病变。
该媒体的结论表示,蠢苞的健康,已经严重影响到其执政能力。此外日本的评论员认为,现在蠢苞仍在病中,中共顶层权力失稳挣扎,带来政权内外的双重危机,已经进入倒计时。

美国媒体7月10号发文表示,蠢苞正在失去权力,分权者是中共高层官员。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林和利表示,有四大势力挑战着蠢苞的权力。
一 、退休的政治局常委,包括朱镕基、温家宝、李瑞环,他们对蠢苞的批评毫不掩饰,但没有权利罢免它。
二 、海外台独党,他们利用强大的政商关系,与当地情报部门合作,搜集了大量针对蠢苞的黑材料。
三、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他的部下魏凤和李尚福被免职后,张公开变得异常,苗华何卫东的出事,被认为是张又侠针对蠢苞在军中势力的清除。张又侠不可能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蠢苞,因为张又侠年事已高,而且党领导军队的观念根深蒂固。
四、社会暴动,自由亚洲报道,6月16号起,中国4天发生了21起集体抗争,范围涵盖广东、福建、湖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江苏、贵州、青海、甘肃、湖北、北京与上海等十多个省市,抗议内容包括企业欠薪、削减工资福利、住房维权、抗议强拆及访民被打压等等,2024年还出现退伍军人用自制武器,与警察发生冲突等恶性事件。

评论认为,蠢苞未来几年,肯定会交出手中权力,起码其权力将被严重削弱,逐渐沦为傀儡。有评论还认为,蠢苞现在已经失去了权力,正处在和平交权的阶段。这些传闻,绝非空穴来风,都有很多根据,不仅海外媒体在传,中共的高级官员也在私下讨论。
7月14号起,中共地方的大员,各省市的领导纷纷进京,齐聚北京,显示要出大事了,中共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十年后重开。
7月14号到15号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阵容强大,中共七常委,除何卫东之外,所有的中共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各机关各部委一把手,以及地方大员等等悉数出席,可见这次会议非常特殊,非常重要。这次会议规格之高,让外界怀疑北京出大事了,中共历史上,以中央名义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仅有4次,这是第五次。
有分析指出,这传递出了一些非常微妙的政治信号,理论上来说,城市工作涉及到的是经济问题,应该由国务院来主持,而军队跟住房建设毫不相干,其他跟住房建设不相干的,那些中央的部委,本来也不需要出席。
但是,这些地方官员,全部被召集起来开会,试图告诉外界,这次会议不仅是讨论城市工作问题,可能另有议题。
这次会议声称,以建设所谓创新宜居,美丽人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并部署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会议还提及推进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等等。
看来是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到了不救不行的地步,国家统计局7月15号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走向崩盘,很多地方的房价已经下降了50%
还有分析指出,中共搞所谓的改革开放之后,只有蠢苞上台的2015年开过这种会议,那时候是李克强主导的城市工作会议,当时推出了棚户区改造项目,搞城镇化。
现在推所谓的七大任务,说白了实际上还是要搞房地产,中国当局不能说再拉动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现在根本拉不动。也不能再提土地财政,也不能再提棚户区,这是当时李克强搞了的,所以只能改换一个名称,推出了所谓的七大城市任务。

过去30多年,中国搞过不同版本的旧城改造计划,其中2015年中共推出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在2015年到2017年间,改造1,800万套城镇棚户区住房,和1,060万户农村危房。
但因赔偿不足,经常遭到抵制,强征强拆下甚至引发血案。许多项目因资金链断裂,拆迁受阻等原因,导致无法按计划完成,最终成为烂尾楼。
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很多都是豆腐渣工程,现在都成危房了,当局现在再来推动,新一轮的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换汤不换药,还是想用土地财政来为政权续命。
官方发布的这七大城市工作重点,只是一种具欺骗性的大内宣手段,想让民众觉得中共好像是让城市变得更好,靠这些漂亮话来堆叠出信心,但官方实际上执行的政策,跟这些官话套话没什么关系。

中共现在召开这个会议,主要的目的,第一,面对一蹶不振的经济,通过会议要求地方官员,重新刺激区域性经济。
第二,当局担心国内经济萧条之下的民间反弹,会影响的政权稳定,需要研究在各大城市如何去维稳。
有评论也注意到,7月14号召开的这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规格极高,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仅存的4个人,蠢苞、张又侠、张升民、刘振利都悉数出席。
然而,6月30号成立的党中央决策意识协调机构,却未被党媒提及,形同隐身。
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已经取代了中央委员会,成为实际上新的党中央,负责党政军特四大领域的决策,每一领域由一人负责,该机构的出现,为高层权力博弈提供了制度性安排。

近期传闻显示,团派明星陆昊可能复出,接替黄光明出任广东省委书记,陆昊作为李克强的师弟,曾被视为团派接班人。
蠢苞上台后,被调至边缘化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若非蠢苞当政,陆昊早已进入政治局常委。
团派其他代表人物,如胡锦涛、李克强、汪洋、胡春华等,在二十大被系统性排挤,团派势力几乎殒灭。
陆昊可能出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作为进入中央高层的跳板,这一任命如果成真,标志着团派重新获得机会。
陆昊的学术背景与早期政绩,使其成为团派少有的高智商人才,其复出可能为团派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作为技术官僚,凭借清华与英国帝国理工的学识背景及上海政绩,成为潜在的接班人选。
陈吉宁在处理白纸运动,李克强之死等事件中,展现出政治能力,在中共逆向淘汰的体制内,陈吉宁必须学坏,才能继续上位。
传闻其可能接替蔡奇出任中办主任,甚至成为总理候选人。

中共的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第二季度的GDP数据,说增长了5.2%,统计局的数据大家可想而知,到底是不是真的?
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已经千疮百孔了,第一个致命的数据,是全国金融企业总负债接近500万亿,这意味着,每年至少会产生20万亿的利息,这足以击碎任何经济体以及泡沫,而且是不可逆。
同期企业利润只有6万亿,其中金融业占50%,3万亿对应总盘子只有0.6%,大概率还是调表利润。
政府税收25万亿,但每年赤字在6万亿以上,也就是整个国家经济层面,根本无利可图,企业生产越多,实际亏损也就更多。
铁路航空、石油造船、汽车房地产、餐饮全行业都在巨额亏损,最可怕的是债务增速达到7%以上,远高于GDP增速,这里面就是腐败成本居高不下,也就是每年还会新增30万亿的债务。
通缩下企业无法盈利,生产端会萎缩,尤其危险的是粮食领域,农民放弃种粮,农业企业纷纷倒闭,粮食与肉类缺口会越来越大,每年需要3,000亿美金购买海外粮食。
中美贸易战,当局首鼠两端,外汇缺口还会形成新的危机,贸易战加房地产崩盘,政府企业居民债务杠杆均已至极限,中国负债与GDP比例已达354%
古今中外,政府还没有还债的先例,要么维持利息支付,要么政权彻底更迭,今日中共当局调涨了养老金,涨幅只有2%,是历年调涨最低的。
近日中共当局宣布,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整体上调2%,创下历年最低涨幅。
消息一出,网络评论区怨声载道,民众普遍认为,区区2%的涨幅,对广大农村老人而言,只够多买几个鸡蛋
而更深层次的分析,则直指问题核心,这不仅是数字增生,更是体制内外不公
中共近期印发的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此次养老金总体上调2%
该政策一出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关于2%的涨幅设定,网上有很多讨论,不少人认为涨幅比过去低太多,不少网友吐槽涨的那点退休金,不够去医院花的钱。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养老金已经实现21连涨,然而涨幅却呈现断崖式下滑曲线,与GDP工资增速放缓高度匹配
养老金来源于统筹基金这个大池子,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出水端扩大,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日益增多,寿命延长,注水端的压力,年轻一代的数量优势不再,社会抚养比面临挑战,养老金上涨2%,意味着出水口阀门,再次拧大。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年轻人加大马力缴费,即提高缴费基数和比例,这让本已背负房贷,养娃996压力的年轻人,感到沉重,他们不仅发出灵魂拷问:我今天交的钱,养了现在的老人,那等我老了,谁来养我?这个池子里的水还够吗?
这种怨言,本质上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深切担忧,和对当下压力的宣泄,民间争议的焦点还在于,这种按比例上调的方式,反而拉大了不同群体间的养老金差距。
例如:农民基础养老金,仅仅每个月100块到200块,上调后实际增加就是两块钱3块钱,被网友嘲讽喜提三个鸡蛋。
而城市退休人员,特别是基数较高的体制内职工,如上海91岁教师,月领9,000元,实际可增长达百元以上,足够多买一只鸡,加一个鸡腿,而不是几个鸡蛋。
有的退休老人每月可以多买一只鸡,有的可以加个鸡腿,但更多的城乡低收入老人,喜提三个鸡蛋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这种分配上的不公,源于根深蒂固的双轨制,中国长期存在的养老双轨制,导致的巨大养老金差距。
而机关退休的张大爷月领1万元,增了200元,而工厂退休的李师傅月领3,000元,只增了60元,原本7,000元的差距,在普涨后反而扩大到了7,100元,让体制外的群体感到十分心寒。
养老金上涨2%的政策,牵扯出的是公平焦虑生存压力,代际矛盾和身份的鸿沟,它像一面三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光怪陆离,对退休老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对年轻人是对未来的透支,对体制内是锦上添花,对企业员工和农民则是杯水车薪,毫无用处。

最近国内的网络上,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老鼠人。
研究了一番,才知道老鼠人是什么意思,就是比躺平还惨的年轻人。
中国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年轻人,正在流传老鼠人一词。
他们日夜颠倒,蜗居斗室,以低欲望的方式与现实妥协。
从佛系到躺平,如今在高失业与阶级焦虑中,老鼠人反映出一整代人的无力与逃避,也凸显中国青年对未来的迷惘。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安徽一名叫引号的20岁大学生,受访指出,过去一年大多数时间的日常作息,自己是一名典型的老鼠人,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宿舍里1.2米宽的床铺就是他的鼠窝,而用遮光帘围起的空间,就是他的鼠鼠世界。
每天凌晨2点才入睡,上午10点醒来,躺在床上划手机,直到吃饭时间,饭后再睡个午觉,下午5点醒来,再划几下手机,就到晚餐时间。餐后继续刷影片,打游戏直到深夜。

过去几个月,低能量的老鼠人生活方式,在中国迅速走红,成为继佛系躺平摆烂之后,又一个受到关注的社会现象。
这一概念最早源自俄罗斯,透过短影片传入中国以后,被用来形容蜗居出租屋,靠廉价外卖度日,作息日夜颠倒的低欲望青年。
报道指出,在中国经济低迷,青年失业率高企,社会内卷加剧的背景下,老鼠人相关话题,在中国全网浏览量将近20多亿人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同这一身份,并选择成为老鼠人。
尹浩同学2023年刚上大学时,原本是个标准好学生,上课从不缺席,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还经常在图书馆一待就是一整天,然而随着步入社会的时间越来越近,来自小县城的尹浩,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他说我在人群中不突出,也没有家庭托举,单靠自己的努力想要出人头地,实在是太难了。
在室友的影响下,尹浩的生活习惯逐渐向老鼠人靠拢,他说最开始只是偶尔打打游戏,后来熬夜越来越频繁,慢慢就适应了。
这种老鼠的节奏再也回不去了,看不到希望,对现实感到无力,就是成为老鼠人的共同问题。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持续攀升,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的历史新高,也是连续第四年突破千万人。
与此同时,4月非在校生青年失业率,虽降至今年以来的新低,但仍然高达15.8%
有分析指出,相较于过去的躺平,当下的老鼠人感受到的沮丧程度,更加深重,躺平仅仅是工作太劳累或收入不高,但至少还有工作可做有收入可收,但当下年轻人面对的现实,不再是简单的振作起来就能解决。
认真读书,但读了书还是没有出路。认真工作,但工作都可能没了,认真生活,但生活品质也根本没有提升,所以,这一代青年人就选择当老鼠人。
中国人是顺暴循环,由顺民到暴民,不断的在循环,那么这些青年人现在是老鼠人,但是有一天他们会变成老虎人,变成由鼠到虎,由顺民变成暴民,由奴隶变成张献忠,变成李自成。
这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循环往复,中国社会就是这样循环的,所以不要小瞧这些老鼠人,有一天他们会变成老虎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