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女官员落马:别再扯“女人不能掌权”的老话,真相其实很简单

| 人围观 |

东方鸿业2025-09-04 17:41:24


最近不少女性官员被查的新闻刷屏了:有人家里藏着上千万的衣服,定制礼服比国家领导人出访穿的还讲究;有人把手里的权力当“家族福利”,分管的领域全安排了自家亲戚;还有人花天价打美容针,想把皱纹去掉,却没本事把搞腐败的证据抹掉。

可讨论这些事的时候,总有人翻出老黄历说怪话——“你看,还是女人不适合掌权吧”,甚至搬出几千年前《尚书》里“母鸡打鸣,家就完了”的说法,把腐败问题硬往“性别”上扯。这话说得不仅没道理,还压根没看懂现在反腐和男女平等的真正意思。今天就用大白话把这事说清楚。

一、“母鸡打鸣,家就完了”:老祖宗的话,其实是在“甩锅”

《尚书》里那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说白了就是“母鸡不该早上打鸣,要是母鸡抢了公鸡的活,家里就得败落”。后来这话被越传越歪,变成了“女人不能管正事,不然国家就得乱”。

当年周武王打纣王,就拿“纣王听女人的话”当罪名,从那以后,这话就成了不让女人当官的“挡箭牌”。可细想一下,这话的本质就是男权社会的“甩锅术”,核心就三点:

把复杂事简单化:国家治理出了问题,不怪当官的没本事、制度有漏洞,反而怪“有女人参政”,就像家里穷不怪自己懒,怪“风水不好”一样荒唐。

垄断权力不放手:说“女人不能掌权”,其实是怕女人分走权力,故意给女性贴标签,好让男人一直说了算。

转移矛盾避责任:老百姓对当官的不满了,就把矛头指向“祸国殃民的女人”,让女人背黑锅,真正该负责的权力体系反而没人敢说。

这跟古代皇帝“养贪官又杀贪官”是一个套路:都是找个替罪羊转移注意力,好保住自己的权力,跟现在讲的公平、法治根本不是一回事。

二、现在反腐和“甩锅女人”不一样:以前是“找替罪羊”,现在是“真解决问题”

把女性官员落马和“母鸡打鸣”扯在一起,完全是混淆是非。现在的反腐和古代那套“甩锅操作”,根本不是一回事:

1. 逻辑不一样:以前是“出了事怪女人”,现在是“出了事查根源”。比如某个女官员搞腐败,现在不仅要抓她,还要查清楚她是怎么利用制度漏洞搞钱的,然后把漏洞堵上,避免再有人钻空子。
2. 目的不一样:以前“杀红颜祸水”,是为了让皇帝保住皇位、平息老百姓的火气;现在反腐,是为了保护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不管是男官还是女官,只要犯了错,都得受罚,没有“性别特权”。
3. 效果不一样:以前杀了一个“祸水”,还会有下一个,腐败根本没解决;现在反腐,不仅能抓贪官,还能完善制度——比如现在查资金流向用大数据,当官的敢乱收钱马上就能发现,从根上减少腐败的可能。

以前是“牺牲女人保旧规矩”,现在是“查处腐败建新规”,这不是历史转圈,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三、为啥现在女官员被查多了?就两个原因,跟“性别”没关系

女性官员被查的案例变多,根本不是“老规矩要崩了”,而是两个好现象的必然结果:

1. 女人当官的多了,自然会有极少数“走歪路的”

以前没几个女人当官,就算有一两个犯错误的,也没人注意;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女性走到领导岗位,这本身就是打破“女人不能掌权”的好事。从概率上说,当官的女性多了,其中出现违纪的人,数量自然会比以前多——就像班级里人多了,调皮捣蛋的人可能也会多两个,跟“男生女生”没关系,纯粹是人数问题。

2. 现在反腐太严了,不管男女,贪腐都藏不住

以前查腐败可能还会有“漏网之鱼”,现在反腐就像“开了高清摄像头”:当官的钱怎么来的、花在哪了,大数据一查就清楚;老百姓发现问题,随时能举报;巡视组还会到处查,没有“死角”。不管是男官还是女官,想靠“装样子”“搞伪装”蒙混过关,根本不可能。所谓“关了美颜”,关的不是女官员的长相,是她们搞腐败的“伪装”。

四、说到底:好的社会,不管男女,犯了错都得罚;权力透明,才是真法治

女性官员落马多,从来不是“母鸡打鸣要败家”的破预言成真了,反而是两个进步的证明:

我们终于不用靠“让女人背黑锅”来掩盖问题了,告别了老掉牙的蒙昧想法;

现在不管是谁,只要手里有权还敢搞腐败,党纪国法就不会放过,真正做到了“人人平等”。

那些该被打破的,是“女人不如男人”的旧观念;那些该被撕下的,是腐败官员的“假面具”。以后不管是男官还是女官,只要犯了错,都得在规矩面前“素颜”受审——这才是真正的性别平等,也是真正的法治社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