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特朗普未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人围观 |

要饭了兄弟们2025-10-13 17:50:31

特朗普未能获得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其结果在北京时间10月10日揭晓,奖项最终授予了委内瑞拉政治反对派领袖玛丽亚·科里纳·马查多,以表彰她为委内瑞拉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努力。这一结果与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的期望相悖,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特朗普的“诺奖情结”与所做努力
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渴望可谓人尽皆知。早在第一任期,他就多次公开表示自己应得此奖,并质疑此前获奖者(如奥巴马)的合理性。进入第二任期后,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他频繁提及自己在外交领域的成就,例如:自称化解多场冲突:特朗普宣称自己在2025年1月重返白宫后的几个月内,“解决了7场战争”,平均每月促成约一项和平协议或停火协议,涉及包括泰国与柬埔寨、以色列与伊朗、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重点推动巴以停火:在诺贝尔奖揭晓前夕,特朗普及其团队积极推动哈马斯与以色列达成加沙地带的“和平计划”第一阶段协议,并高调宣布,试图为此奖项的评选增加最后筹码。
寻求国际提名支持:白宫声称获得了包括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色列、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或机构的提名支持。不过,例如乌克兰议会的一项提名决议未能通过,巴基斯坦国内也有要求撤回提名的声音。

诺贝尔委员会为何未青睐特朗普
尽管特朗普自诩成就斐然,但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最终并未将奖项授予他,其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政治理念与奖项精神存在根本差异:诺贝尔委员会代表的是一种西方自由主义价值体系,推崇多边合作和国际主义。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如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巴黎气候协定》)、对长期盟友发起贸易战、以及疏远欧洲盟友而拉拢普京等行为,被视为对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的破坏,与委员会珍视的理念“南辕北辙”。

“和平”成就被指夸大且存疑:专家认为特朗普对其“化解战争”的声明存在严重夸大。例如,柬泰边境停火主要由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协调达成。加沙停火协议在诺贝尔委员会做出最终决定(10月6日)之后才宣布,因此对本次评奖无影响。其外交努力也常被质疑与美国的贸易、军售等政策挂钩。

高调游说适得其反:诺贝尔委员会历来强调其独立性和免受外界政治压力干扰。特朗普频繁的、公开的获奖诉求和游说行为(包括被曝曾致电挪威政府官员),很可能引起了委员会的反感。委员会副主席曾表示,这类游说通常会起到反效果。

奖项的近年偏好:分析指出,诺贝尔和平奖近年来更倾向于表彰捍卫人权、民主、气候正义等“政治正确”议题的组织或个人(如本届获奖者),而非传统意义上直接促成停火的政治家。特朗普的政策与这些议题关联不大。


  奥巴马获奖与特朗普未获奖的对比
许多人,包括特朗普自己,常将其与2009年上任仅9个月就获奖的奥巴马进行比较。有分析认为,这种差异凸显了诺贝尔和平奖评选中的某些倾向性:


奥巴马获奖时被赞誉的“加强国际外交与合作的美好愿景”,与其后续的战争政策形成反差,这使奖项的预见性受到质疑。


特朗普的务实主义风格和“美国优先”理念,与诺贝尔委员会所代表的西方自由主义精英价值观存在显着分歧。有观点认为,奖项的选择也是全球话语权博弈的一部分。


简要总结:
特朗普未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表面上是其个人外交成就未获委员会认可,深层原因则在于其政治理念与诺贝尔委员会所推崇的价值体系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结果也再次表明,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国际政治语境和价值取向紧密相连。
至于特朗普的反应,尽管他尚未正式表态,但可以想象其失望之情。有分析担忧,他可能会因此迁怒于挪威,甚至影响美挪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