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俞敏洪面对冰山与企鹅,用岳不群的话术写了一封全员信

| 人围观 |

我本英雄2025-11-23 17:37:12

前几天,新东方32周年,俞敏洪人在南极。

他站在冰川前,给全体员工发了封信。

信写得是真漂亮:阳光洒在翡翠冰山上,企鹅在极寒里抱团取暖——“这何尝不像我们新东方人?”

他感谢大伙儿“讲台上挥汗,办公室熬夜”,说新东方靠的是每一个“你”。

本想打张温情牌,结果翻了车。

有员工苦笑:“我刚上完课,连夜改续费方案,看到‘无边宁静’四个字,只觉得讽刺。”

更多人直接说:“老板,少点诗意,多点加薪,我们更感动。”

这事怪员工不识抬举?

还真怪不着。因为这世上一直有个老理儿:如果一个人连下月的房租和生活费都还没完全有着落,那你就别怪他对星辰大海、诗与远方这种话题不感冒。

有意思的是,老俞这人,要搁金庸的江湖里,还真不像岳不群,倒有点像萧峰。

有人喜欢一听“老板讲情怀”,立马就条件反射骂:“装什么君子剑?”

可你要真细品——

岳不群那确实是伪君子:表面上讲华山清誉,背地里却夺剑谱、杀徒弟。

人俞敏洪老俞呢?教培一夜间归零,多少人卷款跑路,他却没走,也没把兄弟们踢下车。60岁亲自搭台子、站后台,帮着一群拿粉笔的手去拿话筒,卖玉米、谈理想,硬是从断壁残垣里,扶起了东方甄选这棵苗。

这可不是表演,而是跌跌撞撞在往前挪。


就基于这一点,说他像萧峰,那还真不能算舔。

萧峰本是丐帮帮主,一夜变“契丹狗”,天下唾弃,兄弟反目。

他本可躲去塞外,却偏要奔走宋辽之间,哪怕没人信,也要干件对的事。

俞敏洪也一样。“双减”一来,他大可套现走人,却选择留下,扛着几千人的饭碗,硬是带着一帮老师转战直播,在镜头前念诗、讲牛排几分熟,从废墟里拽出个东方甄选

他的悲悯是真的,担当也是真的。

可问题出在哪儿?

他的心是萧峰的心,他的话术却用了岳不群的话术。

他在南极讲企鹅抱团,像极了岳不群在华山讲“君子之道”;

他底下的那些员工,活脱脱就像一帮令狐冲在思过崖上喝闷酒——

不是不信大哥的梦,而是梦太远,酒太冷。

《笑傲江湖》里的华山派为啥后来都糊成那样了?

不是弟子不忠,是掌门只讲“门派荣光”,却不管月例发没发、弟子挨没挨欺负。

员工可以为理想加班,但不能靠理想交房租。

你可以喊“我们是一家人”,但得先让这家人吃上饭。

萧峰让人敬,不光因为他想“止干戈”,更因为他永远站在最前头——辽兵来了他挡,宋人骂他他扛,最后拿命换和平。

可眼下老俞在新东方三十二周年庆上闹的这一出呢?

老板在冰川上看未来,员工在KPI泥里扑腾。

再美的“企鹅精神”,也暖不了一个加班到凌晨的夜。


集体想象这东西,像风筝——飞得再高,也得有根线连着地。

那根线是什么?

就是:你的理想里,有没有我的活路?

其实啊,化解这局面,根本不用去南极。

老俞要是真像萧峰,就该这么说:

“兄弟们,这三年难,我知道。你们熬夜、被骂、扛指标,我都看在眼里。这季度续费率要是达标,奖金提前发,周末别回消息。”

这话不漂亮,但管用。

因为人不是被故事感动的,是被“被看见”暖到的。

你让一个连花呗都还不上的打工人,去共情“三十二年初心”,他不是不想,是他没那个精神余力。

这不是冷漠,是日子教出来的清醒。

说到底,老板想聚人心,根本不用写散文。

就在办公室说一句:“今天早点走,饭我请。”

比一万句“企鹅精神”都强。

因为真正的“抱团取暖”,不在冰川上,

在你知道我难,我懂你苦,咱们互相搭把手的日常里。

老俞的初心没假。

只是初心这东西,得有地气托着。

托不住,就成了高处的风——听着飒,吹着冷。

这个时代,没人反对梦想,反对宏大叙事,但是你不能光会打嘴炮高唱梦想赞歌,完了却对下面的个体生存焦虑视而不见。

所有动人的集体叙事,都该从一句朴素的话开始:

“我知道你不容易,所以,我不会让你白干。”

否则,再美的企鹅故事,也暖不了一个打工人。

——因为他的冬天,不在南极,而在KPI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