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榴榴无忌

“捅了天大篓子”的日本愤青小山丰太郎

| 人围观 |

枯荣禅2025-11-24 17:37:10

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德川幕府被迫改变闭关锁国政策。日本人开始走出国门,大量外国人进入日本经商传教。外来文化和商品输入构成对日本固有文化习俗和经济的冲击,在日本形成开放与锁国两派之争。

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与冲突先后酿成浪人刺杀主导开国政策的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的“樱田门外之变”(1860年3月24日)和武士斩杀因坐骑受惊冲撞萨摩藩主仪仗队的英国人的“生麦事件”(1862年)。

这两起极端事件引起的高层权力争斗和萨摩藩与英国战争的结果反而加快了日本对外开放脚步,日本引来明治维新和全面西化的“鹿鸣馆时代”。

原先那些身着和服腰插双刀极端仇视外国的一切,热衷于刺杀外国人以及主张开放的“日奸”的下层武士为主体的日本愤青,随着日本快速崛起,跻身列强行列,转而变成极度膨胀目空一切,鼓吹对外侵略扩张,妄图独霸亚洲的军国主义狂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些狂人活跃于日本社会,形成“神刀馆”为代表的许多极端民族主义和鼓吹对外侵略扩张的右翼团体。其成员多为无固定职业和身份的浪人,主张对抗英美,独占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亚洲。

刺杀李鸿章,给日本“捅了天大的篓子”的小山丰太郎就是神刀馆成员,也是这类狂人的代表。

小山丰太郎(1869年4月21日-1947年8月4日)是日本上野国馆林藩(今日群马县馆林市)人,出身门阀士族,肄业于庆应义塾。

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腐朽的满清军队战场上丧师失地节节败退。清政府打不下去,只能屈辱求和。

1895年2月17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应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点名要求,慈禧太后委派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媾和。

李鸿章于1995年3月19日抵达日本马关,谈判地点在马关春帆楼。伊藤博文在谈判中提出日本军队占领大沽口、天津、山海关一线,管理沿线铁路,清政府负担日军军费开支等苛刻要求作为停战条件,并索赔三亿两白银、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以及开放湖北沙市、重庆、杭州、苏州等地为商埠,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投资经商。

日本军队在战场上战胜对手,谈判期间破译李鸿章与清政府电报密码,了解对手谈判立场、条件和底线,因此占尽先机。李鸿章如砧板之鱼肉,既无讨价还价之力,又不愿也不敢接受伊藤博文提出的丧权辱国条件,为天下人骂,因此极为苦闷,采取了拖字决,能拖就拖,一拖就是一个多月。

小山丰太郎野心极度膨胀,认为伊藤博文通过停战谈判索取巨额赔款和割占台湾等地、开放通商口岸等想法和要求是短视之举,会毁了他彻底征服中国的美梦,因此对停战谈判极度仇视,决心通过刺杀李鸿章破坏谈判使战争得以继续。

小山丰太郎拿定主意后回乡拜祭亡母,与父亲及妹妹告别。他在横滨买了把手枪,跑到风月场潇洒一回后怀揣一本诗集和李鸿章相片,默默念叨孟子名言“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乎”,开始了他的疯狂之举。

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小山丰太郎在李鸿章结束第三轮谈判后,乘轿从春帆楼返回其下榻的旅馆引接寺途中从围观人群中冲出,推开轿夫,开枪击中李鸿章左眼下方面颊。开枪行刺后小山丰太郎当场被捕。

俄法德等西方列强本来对日本争夺在中国权益就高度警惕,对马关谈判极为关注。李鸿章被刺杀,立刻引起国际舆论大哗,列强纷纷发声谴责。日本政府也极为紧张,唯恐列强以此为借口出面干预。伊藤博文气急败坏,哀叹“这比在战场上失去一两个师团还要严重,我宁愿自己遭受这样的打击!”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虽然获胜,但也已经筋疲力竭,在马关谈判中本来是想狮子大开口尽可能逼迫清政府让步获取最大利益。但是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的鲁莽之举直接引发不利于日本的国际环境与舆论。为避免列强干涉,日本政府一方面由天皇夫妇亲自发文表示慰问,委派御医为李鸿章疗伤,一面不得不压低要价,加快谈判节奏。

1895年4月17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土地,巨额赔款,开放商埠,允许日资设厂,承认朝鲜独立。其中赔款金额从开始谈判时提出的3亿两白银降为2亿两白银。半年后,在俄法德三国干预下,满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能够证明日本将赔款金额减少一个亿是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的直接结果,但其鲁莽之举直接影响谈判进程,形成对日本政府不利的国际舆论与压力,从而间接影响谈判结果却是不争的事实。

行刺被捕后,小山丰太郎被判无期徒刑,在苦寒之地北海道网走监狱服刑,后被特赦减刑并被保外就医。此人死于1947年,亲眼目睹日本在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癫狂中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直至战败投降的结局,最后郁郁而终。








随便看看